文/羊城晚報東森房屋記者 劉雲
  圖/羊城晚當鋪報記者 鄭迅
  11月30日,越秀區恤孤院路24號院內,18位原廣州粵劇工作團老藝術家和房屋二胎工作人員,首次齊聚,回憶當年,談論羊城晚報發現薛覺先東山故居的新聞。而粵劇名角陳少珍和新名揚夫婦更是拿出罕見的薛覺先生前照公之於眾。
  很慶幸 五哥故居終於莊臣找到了
  11月28日,當《羊城晚報》刊登的第一個發現薛覺先東山故居的新聞出街後,陳少珍老師很激動地打電話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在11月30日舉辦廣州粵劇團(院)成立60周年慶典之際,她有一個提議,想請如今健在的當年廣州粵劇工作團當鋪的老演員和行政人員聚集在一起。陳少珍說,我的想法就是想拍一張合影!
  合影的地點有兩個:一個是上世紀50年代原廣州粵劇工作團總部所在地和老團長白駒榮的辦公室和居所(恤孤院路24號);另一個是廣州粵劇工作團團員宿舍和飯堂(後為“廣東粵劇院”所在地)。
  11月30日上午9:30,當記者趕到現場時,意想不到的是:竟有18位老粵劇工作者到了。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88歲,是當年在獲得百花獎電影《絕響》中扮演男一號老藝人區老樞,以及在電視連續劇《萬花筒》中扮演勝伯的孔憲珠老人。年齡最小者也有76歲!
  這群平均年齡超過80的老人們一聚攏,就拿出11月28日的《羊城晚報》爭相傳閱,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五哥(薛覺先尊稱)故居找到了,是件“很慶幸的事”,“有機會大家一定去看看”,“但要等到恢復後。”談話間,生活在海外的粵劇名人陳小茶、白超鴻也電話飛鴻,相約一起參與下一步如何對薛覺先東山故居進行保護的討論。
  很難忘 恤孤院24號里的時光
  當天下午,興奮的陳少珍拿著《羊城晚報》匆匆趕到番禺羅家寶的家中,將發現薛覺先東山故居的消息告訴羅家寶。羅家寶連聲叫“好”,激動地打通記者電話,“等我身體好了,一定要去看看五哥的舊居。”
  在恤孤院24號里,18位老人指著這兒和那兒,含淚告訴記者:這裡是當年的飯堂、演員宿舍,還有大排練廳和小排練廳。“當年我們在這裡開會、軍訓、排練……而大部分時光和最艱難的時候是在小排練場度過的。”
  小排練場,老人們叫“小賣部”。“那裡其實是一個小休息室。”想當年,他們都是一群風華正茂、意氣風發的藝術工作者,大家像兄弟姐妹般工作、生活。對這個地方感情深厚。反覆解說:“我們的聯歡會都在那裡舉行。”“大排練場的空地,有一個小賣部,是粵劇演員聚會和歡樂的地方!”
  很珍貴 翻出兩張罕見歷史照片
  合影之前,陳少珍和新名揚突然拿出一張收藏了多年的珍貴照片:那是1956年8月的一張合影,左起是薛覺先、梁少聲(其大兒子現就住在江嶺東街9號薛覺先東山故居裡)、鄧楚峰、白超鴻、新名揚。“這是我們在休息室的鞦韆架下合影。第一次與世人見面!”新名揚說:“然而兩個月後,薛覺先去世了。”
  平時談笑風生的“勝伯”孔憲珠老先生,臉色凝重,眼含淚花,指著門口的一棵馬尾松,回憶了一段往事:文革時,粵劇團體受到極大衝擊,團里的主要領導被北京來的紅衛兵揪出來批鬥。某一天,廣東粵劇院的書記黃寧嬰、還有當時的副團長羅品超、紅線女、羅家寶就被紅衛兵押在這棵樹底下,跪在地上,胸前掛著“反動XXX”的牌子,“當時很多紅衛兵衝到我們的宿舍,把我們的劇本、戲服、裝備從樓上扔到四人跪著的地方,一把火燒掉了。”新名揚補充說。
  歷史終於翻過那一頁,陽光下,18位八十多歲的老人舉起“6”的手勢,為如今的幸福齊聲大笑。鏡頭前,記者將陳少珍、新名揚夫婦拿出的另一張珍貴老舊片當作前景:這是1957年排演《拉郎配》的成員。一排左起:譚玉真、白駒榮、文覺非,後排左起:薛覺明(薛覺先胞弟)、陳少珍、區少基、梁瑞冰、新名揚。
  劉雲  (原標題:18位八旬老粵劇齊齊“回娘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x28gxoxb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